高中语文课前活动有效性初探高中语文课前活动有效性初探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老师开展了高中语文课前活动,但出现了“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本文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进展和建构科学完整的训练序列两个角度提出了增强高中语文课前活动有效性的具体办法,期望实现语文教学的“突围”。 关键词:课前活动有效性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推行,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呈现了多元化进展的新态势,课堂教学日益凸显“开放、民主、自由、活跃”等特征。广阔高中语文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与教学形式的创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纷纷增设了“课前活动”这一环节,通过个人演讲、模仿表演、新闻述评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不失为是一次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益尝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许多老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对新课程核心理念不能透彻理解,未能抓住“课前活动”的本质特征,因此,在看似喧闹的“课前活动”中出现了“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活动设计太过随意。有的老师走进教室,临时想出一个话题,随意指定某个学生回答,作答的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课前准备,往往不着边际,无的放矢,效果极差。二是流于形式和应付。许多课前活动看似有基本的流程,有基本的环节设置,但每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应达到什么水平,却没有深究,课前活动流于表面和形式。有的课前活动纯属应付,学生准备不充分,上台照稿宣读。三是老师点评的缺失。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在课前活动中,一些老师常常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由,对学生的发言、展示,老师不作出评价和引导,不对相似的观点进行对比评说,也不对截然不同的观点进行探讨,甚至没有对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进行矫正,课前活动就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各自言说中结束。 那么如何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前活动的有效性呢?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定位,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 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进展是高中语文课前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而新课标将语文教育定位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进展。“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