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总 学 时:1 周(实验学时:0 授课学时:0 上机学时: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初步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熟悉现有数据库应用系统常用的开发工具及 DBMS。培育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课程设计内容运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 需求分析问题陈述、系统需完成的功能;在题目中给出需求及功能描述的基础上详细的需求分析,对各个功能进行详细描述,写出每个功能涉及的数据字典。完成部分数据流图或数据字典。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即描述每一个功能所完成的任务情况。(2) 概念结构设计分析出所有实体、每个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画出系统的基本 E-R 图。(3) 逻辑结构设计根据 E-R 图像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完成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式,设计表结构(通过二维表格的形式),包括每个表的主键、外键、各个属性的约束,分析关系模式是否符合一定级别的范式要求,并说明原因,不符合需要的关系模式可以进行适当的模式分解。设计可能需要的视图。(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及实施根据选定的 DBMS,确定具体的物理结构。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的结构和定义(可以用SQL 脚本提供);针对每个表建立哪些、什么类型的索引;表间关系,用 sql 语句创建表结构和索引以及约束,有外键关系的主键表要做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相容性。创建数据库,增加适量模拟数据。每个表中至少有 10 条数据,特别的除外。;针对系统的各个功能,写出相应的 sql 语句,完成各种查询要求(运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方法)。利用模拟数据测试所有 SQL。涉及统计功能的最好用存储过程来实现,其中查询条件当做存储过程的参数,假如参数的值为空,则相当于查询所有的,即该条件不起作用。3 课程设计结束应提交的文档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及实施。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