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 满分 100 分一、推断并说明理由(每题 1 分,共 10 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老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制造性。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老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制造性的劳动,最后老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制造性的表现。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理由: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4、(√)人的遗传素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养是有差异性的,这是老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养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老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理由:进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养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