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猎取相关知识;3、了解溶解度曲线得意义。4、知道气体溶解度得涵义及影响因素; 5、知道气体物质得溶解度在生活中得应用。学习重点:溶解度曲线得意义及其应用课前预习:1、左图为 A、B、C 三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 点得含义是 , Q点得含义是 。 (2)在 t2℃时三种物质得溶解度由大到小得顺序是 。 (3)若使接近饱和得 A 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可采纳得方法是 。2、 左图是A、B、C 三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 两种物质得溶解度相等时得温度是 ℃。 (2)物质B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t1℃时,三种物质得溶解度由大到小得顺序是 。 (4)若将t 1℃时A物质得饱和溶液得温度升高到 t2℃,则溶液变为 ;若将 t1℃时 B 物质得饱和溶液得温度升高到 t 2℃,则溶液变为 。3、20℃时,分别向盛有 1 0 g 水得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得甲、乙两种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得现象。(1)20℃时, (填“A”或“B”)试管中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甲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得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得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纳得方法是 。 (3)图 3 中,表示甲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得是 (填“a”或“b”),要使 A 试管中剩余得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纳得方法是 。 4、右上图(图 3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得溶解度曲线。(1)t1℃时,甲得溶解度 乙得溶解度 (填“>”、“<”或“=”);(2)要使接近饱和得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实行得方法是 、 (填两种); (3)将质量均为 W g得甲、乙两物质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 1 0 0g 水得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5、将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石灰水得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分别是: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曲线一、固体溶解度曲线得意义【阅读】课本 P 3 6表 9-1。查找:20℃时,N a C l得溶解度 g;6 0℃时,KNO 3得溶解度 g。【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得不足之处。 对固体物质得溶解度有很大得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得一种方法。但该表还是不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得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得 。【阅读】课本P 37,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