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说课设计鞍山市老师进修学院 刘 颖一、说教材:1、教材得特点及编写意图我说课得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三单元第4课《友爱残疾人》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得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教材得活动安排即就是虚拟得社会生活也就是现实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得地位、特点及学生得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知道她们生活得辛苦。(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得能力。(3)、情感目标:产生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得思想。3、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就是认识残疾人,走近残疾人。难点就是从对残疾人得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得理解与尊重。4、教学准备: 去盲聋哑学校,将残疾儿童得学习、生活片断录制下来,制作成教学课件;学生收集有关残疾人得资料等。二、说教法学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得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得道德情感。我在设计《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得环境气氛与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得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得较常人更多得付出,也增进儿童了对残疾人得同情心与爱心。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走近残疾人生活得过程中获得情感得体验.学生通过亲身得体验,进行有目得得沟通、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得升华。三、说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得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得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得感染。因此,教学 一开始我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上得“千手观音”,把学生带入残疾人得生活中,唤起孩子们对残疾人得仰慕之情。这时将画面定格,让学生说说在您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您了解她们吗?今日,,老师与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得世界,去瞧瞧她们就是怎么生活得?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认识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在学生了解残疾人得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模拟活动。同时 ,提出有关要求与注意事项,提供模拟活动所需要得简单材料。课堂体验5分钟:1、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得座位上或到指定地点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