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 S268-2 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得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育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与讨论有密切关系。其她流行病学参见附录 A。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与关节痛苦等。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与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得充血性皮疹与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 C)2、3、1 实验室初筛2、3、1、1 平板凝集试验(PAT)(见 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 B PT)(见 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2、3、1、2 皮肤过敏试验(见 C、2)后 2 4h、4 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 及以上(或4、O cmn2以上)。2、3、2 血清学检查2、3、2、1 试管凝集试验(SA T)(见 C、1、3)滴度为1:l0 0++及以上,过 2 周-4 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 4 倍及以上)。2、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 C、1、4))滴度 1:lO++及以上。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 o m b’s)(见 C、 1、5)滴度l:4 00++及以上。2、3、3 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她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育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3 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得发生、进展与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得诊断,应就是综合性得.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4 诊断4、1 疑似病例 应同时符合 2、1、2、2 与2、3、l 中任一项者。4、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与 2、3、2 或 2、3、3 中任何一项者。4、3 隐性感染符合 2、1与 2、3、2 或 2、3、3 中任何一项者,但不具备2、2 者.5 鉴别诊断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出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A.1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得贮存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