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试论清末“礼法之争” 姓 名: 张玉辰博 学 号: 050524204 系 别: 05 级法律系 专业班级: 律师事务 2 班 指导老师: 欧洁梅 黄玲娟 年 月 日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一、清末“礼法之争”的历史背景1(一)变革的社会背景1(二)矛盾的指导思想2(三)论战的必定性5二、清末“礼法之争”的实质6(一)论战的内容6(二)论战的结果7三、反思:清末“礼法之争”的现实性8(一)礼教派—维护“国粹”的保守性8(二)法理派—推崇西方理念的理想化9四、启示:法律移植与本土化10(一)法律移植理念的传承10(二)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融合10中文摘要1902 年至 1911 年,清政府最高封建统治集团在厉行“新政”和“仿行立宪”的招牌下,进行了一次修律活动。这次修律活动,是中国法制史上自李悝、商鞅变法后二千多年来封建统治者主动进行的另一次重要的法律变革,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法律近代化的开始。然而,由于二千多年来维护纲常等级名分的封建法律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修律的过程中,爆发了一场礼教派和法理派的尖锐斗争。在近代法律史上,这场斗争被称为“礼法之争”。清末“礼法之争”,是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杨度为代表的法理派就修律的主要指导思想进行的争论。本文在详细梳理这次“礼法之争”的背景、出现的原因、争论的内容及主要的代表观点和思想等的基础上,进而对西方舶来的法律制度是否可以在传统儒家思想控制下的中国得以生存进展的问题进行实质行的探讨,并试图反思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融合问题关键词:法理派;礼教派;礼法之争;法律移植;融合AbstractFrom 1902 to 1911, the Qing government at the highest feudal ruling group pushing for a "New Deal" and "imitation constitutional line" signs under the law carried out a repair activities. The revised legal activities, are the history of China's legal system since lili, Shangyang Reform feudal rulers over the years after 2000 to initiate another important legal changes, but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feudal laws start. However, because over the years 2000 to safeguard decency sub-grade deep-rooted feudal legal thinking, ther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