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法学讨论得方法与进路吴旭梦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 8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550001)摘 要:民族法学讨论得主要方法有田野调查法、史学讨论法、比较讨论法、跨学科讨论法与价值分析法。民族法学讨论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保障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为讨论宗旨,以解决当前中国改革进展进程中得具体问题为讨论导向,以“知行合一”为讨论原则.关键词:民族法学;讨论方法; 讨论进路讨论方法就是一门学科进展与进步得基本前提,在学科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得地位.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说过,每一种学问都都有它必定遵循得一种讨论方法,或者都有其遵照得方式来解决它所提出得问题;每一种学科得方法论都就是这个学科对本身思考方式、进行得情况、所利用得认识手段得反省.[1]讨论进路就是学科讨论得方向指引与道路选择,假如方向不对与道路选择错误,该讨论就就是没有意义得。所以,重视民族法学讨论得方法与进路对推动民族法学学科得进展与进步至关重要。一、民族法学讨论得方法(一)田野调查法田野工作(Fiel d Work)或实地讨论(Fi e ld Rese a rch),就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得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具体访问、直接观察、位居体验等方式猎取第一手讨论资料得过程."[2]它就是民族学得主要讨论方法,也就是民族法学得主要讨论方法.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就是该方法得先行者与革新者,我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就是该方法得践行者与杰出者,她认为,田野调查有四步:定题阶段、制定计划或方案、原始资料得收集与总结阶段.[3]具体而言,田野调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就是准备工作阶段,二就是实地调查阶段,三就是整理分析阶段。[4]民族法学讨论,尤其就是对民族法文化进行讨论时,要求讨论者对一个社区(如民族地区)或族群(如一个少数民族)进行长时间得调查讨论,也就就是在熟悉当地情况,能说当地语言,能与当地人同吃同住,能掌握当地人得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与政治制度得基础上再去讨论当地法文化或法律问题。 [5]不过,我们在对民族法学作田野调查讨论时,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调查民族地区得法文化、习惯法与宗教信仰方面,更应该重视调查了解国家法在民族地区得实施情况,以及自治地方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得制定与实施情况,以及国家司法改革对民族地区司法制度得冲击与挑战情况等.总之,在民族法学得田野调查讨论不能只重视“民族学"文化属性,更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