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全集(上册)1.《故乡》【教学目标】1、抓住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了解对比的写法及作用。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理解部分重点语句的涵义。4、探讨文章主题,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方法一: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漂亮与思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方法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20 世纪 20 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日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二、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①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③ 小说的情节进展有哪几部分?④ 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提示学生学习小说就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学习,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三、简介作品、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笔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背景资料: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状况与农民处境。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宽阔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 1921 年 1 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 年 12 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