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凯歌前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年)1.背景(1)1949 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二、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 年)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1)内容(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研究》图示三大改造前后的中国社会变化1[素养提升·融会贯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年)►探究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史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年版)[思考] 根据史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解读] 史料一论述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并表明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试答]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史料二 1953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