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学习任务 1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曲线及相关计算一、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三大类型 标准状况下,气体为溶质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物质的量浓度(c)=(式中密度的单位为 g·mL-1,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1)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w=,可得 c=。 溶液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① 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m1w1=m2w2。② 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c1V1=c2V2。③ 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溶液混合①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1V1+c2V2=c 混V 混。② 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即:m1w1+m2w2=m 混w 混。三、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__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 g公式:S 固体=×100 g影响因素:①溶剂的影响,如 NaCl 易溶于水不溶于汽油;② 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如 Ca(OH)2;温度对 NaCl 的溶解度影响不大续 表气体溶解度概念: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 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 1∶x,如 NH3、HCl、SO2、CO2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1∶700、1∶500、1∶40、1∶1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2.溶解度曲线(1)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① 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② 两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③ 快速比较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④ 能反映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 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 NaCl 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 NaCl,应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 L 水中溶解 5.85 g NaCl 所形成溶液的溶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