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 4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司、登”等 8 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重点)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大单元情境、出示大单元情境任务1.教师出示大单元任务情境:感悟美好品质美好的品质,如同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我们的心间。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童第周的争气、白求恩的坚守阵地、赵一曼的关爱他人······从伟人身上感悟其卓越品质,让它们在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善。今天让我们走进文言文的世界,一起讲讲司马光的故事。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遇见司马光:学习复姓,了解“司马光”(1)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2)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3)教师介绍司马光,学生了解识记。活动一:文言文初体验1.读好课文,读出节奏。(1)学生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出示正确停顿。(3)全班齐读。2.感知文言文特点。(1)提问: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预设:字数比较少、比较难理解。(2)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认识文言文。4. 请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1)学生默读,圈画。(2)出示圈画出的人物,教师相机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预设:“群儿”指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一儿”指其中一个孩子;“众”指除了司马光和跌进水瓮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光”指司马光;“儿”指登瓮的孩子。(3)教师再次出示短文及朗读节奏,让学生发现文言文朗读的奥秘。预设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按照谁/干什么或者谁/怎么样的节奏来朗读。5.师生、同桌等多种方式朗读文言文,读出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活动二:解码文言文,了解司马光的故事1.回忆第二单元,读书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能用到的方法。结合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孩子知道理解文言文可以用上借助注释、拆字组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2.借助注释,感知课文大意。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合作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提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 ,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1)理解“群儿戏于庭”。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