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瓷大碗【教学目标】1.认识“瓷、赵”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禁”。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重点)3.能查找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4.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大单元情境、出示大单元情境任务1.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一个粗瓷大碗,一个普普通通的碗为什么会被收藏在博物馆呢?它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请小记者们辗转阵地,聆听赵一曼的故事……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活动一:借助资料,了解人物1.一个“粗瓷大碗”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用过的物品。这个碗虽然普通,但背后的故事却非常感人。它凝聚着一位革命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2.引导学生了解“赵一曼烈士”,出示相关资料。活动二:基础闯关,整体感知1.认识字词。2.默读课文:课文围绕“粗瓷大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学生交流阅读收获。4.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把粗瓷大碗当作七班的菜盆。活动三:品读故事,寻找感动时刻1.请学生读第 1 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提醒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仅仅……但是……”表示转折关系,说明这个粗瓷大碗不普通;本段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碗会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因此第 1 自然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2.交流故事的感人之处。(1)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教师相机点拨。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预设 1: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引导学生围绕“早就”体会赵一曼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预设 2:出示第 3、4 自然段: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要求:①想象赵一曼当时的神态,同桌互读。②想一想,赵一曼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赵一曼及通讯员的语言描写,体会赵一曼关爱战士、以身作则的品质,体会战士们的英勇。教师提示:这也说明了粗瓷大碗的来历。预设:通讯员给赵一曼盛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