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2025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付 诸实施,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教育面貌也都随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 育主阵地得到了夯实和巩固,家庭的教育同盟军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和彰显,社会 教育多元化参加也得到了重视和凸显,家校社协同共育成为了 “双减”背景下的 主旋律和新路径。特别是因“双减”政策的实施而带来的家校紧密联系和协同合 作,更是成为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和进展的主要趋势。基于此,立足“双减”背景, 紧扣家校实际,结合育人需求,笔者尝试以数学学科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为媒介,在理念上做好“加法”,在情感上依靠“减法”,在机制上紧扣“乘法”, 在行动上用好“除法”,探究符合“双减”理念的家校协同育人运算模式,真正 答好这份减负提效的教育考卷。一、理念上做好“加法”:增加思想认同,夯实家校协同育人基础“双减”政策是由国家层面提出、从长远视角考虑的一项服务学生成长、助 力教育进展、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教育方针。要想做到对“双减”政策的有效 实施不走样,在理念上做好“加法”、在思想上增加认同尤为重要。尤其是身处 “双减”核心区的学校要清楚地认识到“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背后的价值, 坚决支持、拥护和践行“双减”政策,家庭要充分地理解国家在保障孩子接受高 质量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坚决支持和拥护学校在践行“双减”政策中的各种举 措。做好二者在理念上的“加法”,家校之间求同存异,才是保障“双减”政策 “减”得彻底的强大力量,自然也为家校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双减”政策实施伊始,笔者所在学校就针对“双减”开启了家校之间理 念上碰撞和思想上认同的“加法”之旅。首先,依托微信公众号,做好政策宣传。 从老师和家长的立场来看,学校的响应和表态是政策有效落地的开始。当“双减” 来临时,学校第一时间借助微信公众号做好“双减”政策的宣传,传递一种强烈 的教育信号,促使家校之间尽快达成育人共识。其次,紧扣专家引领,做好政策 解读。“双减”政策是一个新奇的教育产物,打破陌生,走向熟悉的最佳路径是 讨论。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对“双减”政策的讨论较为权威,所以,在“双减” 政策即将付诸校本实施之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为全校老师和家长开设 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