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_第1页
1/29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_第2页
2/29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_第3页
3/29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30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第一讲 授课内容:上编 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 年) 第一章 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 255 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 教学目的: 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音乐的起源 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给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 异性求爱说 ② 语言扬抑说 ③ 摹仿自然说 ④ 信号说 ⑤ 巫术起源说 3 先秦乐律学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 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进展的历史线索。 4 三分损益法 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管子·地圆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