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讨论(00661)概括第一章 新闻作品讨论的原则(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讨论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新闻作品讨论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3、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新闻作品的特点有真实、新奇、迅速及时、具有重要性。 4、新闻要迅速及时,但不是“唯快是好”。 5、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重点) 6、从社会需要出发,从宽阔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考察新闻作品的重要性,表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亮的政治倾向性。 7、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消息。 9、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0、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宽阔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1、在形式上,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使之大放异彩的人是黄远生。 12、范长江从 1935 年 7 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 10 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宽阔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合成《中国的西北角》。(重点) 13、人们对穆青的人物通讯有着很高的评价,其反响巨大的有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劳动英雄赵占魁的通讯;60 年代关于焦裕禄的通讯;粉碎“四人帮”后关于植棉劳模吴吉昌的通讯。 14、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应在内容上,也反应在表现形式上。 15、19 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出现早期导语。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人们称为第一代导语。20 世纪 30 年代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式、灵活多样进展,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导语等许多新形式。(重点) 16、50 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进展,工作通讯这一新闻文体又逐渐进展繁荣起来。 17、1987 年以后,我国深度报道开始崛起,代表作品有《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关广梅现象》、《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伤》等作品。(重点) 18、把采制者、采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