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2(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课程代码:0456课程名称:《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方案及内容要求学习中心 庆城县 姓 名 苏 苗 学 号 161348103029 专 业 小学教育 年 级 16 春 浅谈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进展以及世纪之初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各种非素养教育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之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素养教育教学评价的进展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关键词:教学评价;问题分析;改革策略 世纪之初,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成为我国推动素养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使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广阔老师、学生和社会力量都积极投入这一改革之中。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讨论逐步深化,新的评价手段得以讨论和使用。评价内容逐步拓宽,形成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能力进展水平、个性进展等构成的多方面评价对象。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采纳自评、他评、相互评价和操行评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能力进展方面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此,笔者仅对当前教学评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一、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 1.教学评价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鉴别性、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与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突出表现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对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上,主要是强化鉴定性评价,忽视和弱化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不自觉地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三种类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其功能注重程度不同则导致现实教学状况的不同。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鉴别性评价被严重异化,被空前强化为唯一手段,发挥其分等、分层和选拔作用,其极端是分数被空前强化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现实表现为对升学率的追求,这样,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老师、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学生都成为升学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