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战略问题》(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战争和战略问题》1,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毛泽东是如何论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的?《《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在 1938 年 11 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结论的一部分。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备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时期,敌我友三方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侵略者转移器主力以应付共产党;国民党则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我们党内,王铭新右倾投降主义不信任共产党的力量,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进展自己的武装上,而是以来国民党,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予于国民党军队身上。党内有些同志也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提高全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批判王明的新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公会上做结论时,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国共两党的战争史、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第一,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不是合法斗争,它是由中国的特点决定的。毛泽东比较了中外特点,认为,由于外国没有封建制度而有民主制度,没有民族压迫,因而这些国家,革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合法的,斗争形式可以是不流血的。中国则不同。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自由,人民不可能通过合法的斗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只有武装斗争才是主要形式。第二,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这既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毛泽东在文章中重申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论断,认为这个论断已经为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尽管过去的战争双方有所不同,但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二历史正方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第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因此,中国人民要能够得到自由和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据对,牢牢掌握枪杆子。假如丢掉了枪杆子,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就没有了一切。在北伐战争时期,我们党对武装斗争的重视不够,对建立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缺乏认识,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等公开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时,我们党缺乏还手之力,民众运动过也随之陷入低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