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1/12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2/12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3/12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26《月光曲》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一小学 李欢欢教材分析《月光曲》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漂亮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学情分析 《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议,制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应反复地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认读“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9 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发生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感受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PPT 课件、《月光曲》教法谈话激趣法、引导点拨法、品词析句法学法朗读法、默读法、自主实践法、讨论沟通法课时准备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贝多芬弹奏第一首的原因,初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一、激趣导入。1.播放《月光曲》师:(深沉地)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假如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同学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2.板书课题。《月光曲》怎样谱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