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检测试卷(5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河中石兽》检测试卷 班级 姓名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4 分)纪昀( ) 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募金(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是非木杮( ) 湮于沙上( ) 啮沙( )倒掷( ) 遂反溯流逆上矣( )( ) 可据理臆断欤( )( )二、解释家句中加点的词语。(每空 1 分,共 17 分)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圮 )( 并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曳 )4、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物理 )(是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岂 ) (为 )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 )7、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如是 )(啮 )8、求之下流,固颠( 固 )9、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 )10、然则天下之事(然则 )11、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 )12、众服为确论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三、句子翻译。(每题 3 分,共 24 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5、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四、整体把握。(24 分)1、《河中石兽》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2 分)2、课文通过寻找十多年前掉落河中的石兽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用文中原句填空)(2 分)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并由此悟出什么道理?(4 分)4、文中写到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 分)5、请说说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的形象? (6 分)6、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常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6 分)五、对比阅读。(21 分)【甲】河中石兽 (略) 【乙】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