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为提高广阔人民群众对野生菌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防止误采或购买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乡特搜集整理有关野生菌的鉴别方法、加工食用方法、中毒时的症状与体征,以及发生中毒后的急救措施等知识如下:一、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据了解,在我国,毒蘑菇约有 180 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 30 多种。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二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栋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杂色斑点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蘑菇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奇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别香味,无异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苦味、恶腥等味。六是变色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假如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九是牛奶试验。将少量新奇牛奶洒在菌表面,假如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二、如何加工、食用野生菌(一)野生菌加工要求1. 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 3 到 5 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2. 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3. 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