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进展之基,没有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企业就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站稳脚跟,甚至会被市场淘汰。而且,一旦发生了严重的安全事故,损失的不仅是国家和人民财产,伤亡员工及家属极大的痛苦与不幸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很难挽回的。 据一些公司的统计表明 ,有些人发生事故的频率比其他人高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事故倾向性理论,事故的与人的个性有关,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某些人由于某些个性特征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出事故。如:攻击性强的人,常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工作中喜爱冒险,喜爱挑衅,喜爱与同事闹无原则纠纷,很难接受他人意见。又如:性情不稳定者,易受情绪感染支配,易于冲动,情绪起伏波动特别大,受情绪影响长时间不易平静,因而工作中易受情绪影响忽略工作安全。 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性格和气质。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那在安全生产过程当中该如何尽量避开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要从性格和气质两个角度出发,而性格方面又要从员工自身和企业管理两个方面考虑。 一、员工自身方面:1、认识的性格的差异:员工要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 这可以发扬有利的方面, 遏制不利的方面,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进取, 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行的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员工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也要了解他人与自己的性格差异, 这在团队合作上的帮助特别大,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合理分配任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他人的行为, 判别他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实行的行动,这对防止人为原因引发生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2、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 年提出了具备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也叫“职业规划理论 - 霍兰德六角型理论”。这一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养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 6 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 6 种类型: 现实型(R):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爱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好户外活动。 传统型(C):喜爱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的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 企业型(E):喜爱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