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糖尿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主要依靠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来治疗。这些药物对中老年患者而言,易导致乳酸酸中毒、低血糖症,因顾忌于此,不得不降低控制标准,导致并发症发生进展,对这些并发症的治疗更是棘手,故寻求安全有效地降糖、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成为广阔糖尿病患者和医生的共同愿望。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中医学防治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防治糖尿病系统的理、法、方、药体系。尤其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更具特色。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医认为,糖尿病的进展规律一般是早期燥热津伤,中期气阴两虚,晚期阴阳两虚,可兼夹血瘀、痰湿等证候,以气阴两虚为多见。临床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法为主,使用频率较多的中药是人参、葛根、玄参、地黄、花粉、泽泻、麦冬、黄连、黄芪、山药、知母、芍药等,总有效率均在 80%以上。实验讨论也证实,中药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达到目的的,对正常动物则无降糖作用,具有双向调节防止低血糖的特色;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糖尿病动物胰岛微循环、提高胰腺的机能;针灸能降低高血糖家犬的血糖,调整血中胰岛素含量、使血中过低的 C 肽升高、回升 cAMP/cGMP 比值。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标本兼顾,整体调节,疗效稳定,副作用少。二、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特色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尤其是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特点突出,并且方法多样,除中药外,还有针灸、按摩、理疗、心理疗法等,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常常取得满意的疗效。1、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便秘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表现,多为胃肠积热或气血亏虚,分别选用增液承气汤(生地、玄参、麦冬、大黄等)、黄芪汤合润肠丸(黄芪、麻仁、生地等),也可用泻叶、木香开水泡服;腹泻往往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多为脾虚夹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等),均有很好效果。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表现为反复呕吐,可用健脾和胃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或病毒性肝炎:由于常常合并肝功能不良,服降糖药使用受到限制,采纳疏肝健脾、清热化湿中药(白芍、柴胡、茯苓、虎杖、垂盆草等)往往有效。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四肢末端麻木、痛苦,入夜加重,严重引起坏疽,导致恶病质等。多为气虚血瘀或肝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