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30 年代整理(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填空题1.最早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 制造社 和 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 年成立于 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 人性论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4、1935 年下半年到 1936 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 国防文学 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之争。5.30 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 新月派 、 论语派 、 自由人 、 第三种人 等。6、1930 年到 1931 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 “民族主义文学” ,其代表作有 《国门之战》 、 《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 年 3 月 2 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进展。2.普罗文学1928 年到 1930 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定历程太阳社后期制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3、“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 1935 年下半年到 1936 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4、京派京派是 30 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5、论语派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6、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 30 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三、简答题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一是 1928-1930 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 1930-1931 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 1931-1933 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935 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 1935 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 年 4 月,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