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进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内容提要:没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相应变化,没有相关制度安排的形成,能够支撑内需和国内市场的基本条件就不可能出现。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人们通常这样解说转变增长模式的必要性:过去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带来了中国经济 2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如与粗放型增长相伴随的低效益、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片面追求 GDP、贫富差距扩大等。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我们同意忍受过去这种增长方式带来的问题和代价,这种增长模式也无法继续走下去了,因为支撑这种增长模式的一些必需条件开始丧失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进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去的进展模式已经基本走到尽头,其内在的动力已经是强弩之末;要使中国的增长和进展能够延续下去,必须将其动力置于新的基础之上。前年和去年发生的“两荒”,即民工荒和油荒,可以看作是传统进展模式走到尽头的象征性标志。“油荒”所表明的是旧的进展模式的资源限制。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资料,仅 2025 年,中国便消耗了全球 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以及 40%的水泥,而制造的 GDP 不足全球的 4%。还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元,世界平均值为美元,而日本为美元。尽管这个问题还涉及许多其他变数,但从大的方面来推断,以目前的进展模式来实现未来 20 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进展是不可能的。民工荒的发生与进展模式也有密切关系。过去 20 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严重依赖对外出口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一种怎样的社会效应?这种社会效应具体体现为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增加对外出口就要低价竞销,低价竞销的结果是企业利润的低下,在企业利润低下的情况下必定导致工人工资增长缓慢,结果是劳动者收入水平低下和国内购买力与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则更进一步加重对对外出口的依赖。可见,“民工荒”问题和这种增长模式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要将过去的“内需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内需不足”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转变为“收入增加—内需增长—降低对出口的依赖—避开竞销—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总结起来说,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进展,就必须转换经济进展的模式,将经济进展的动力置于新的基础之上。而这个新的基础,就是内需。就国家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利益格局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