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一是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基本生产结构:小农经济;主要特征: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者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最大限度剥削者: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相互勾结。二是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三是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四是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2.西方资本主义英国:1640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建立君主立宪制,1825 年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 年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 年建资产阶级共和国,1778 年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其统治。资产主义经济的进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是军事侵略上,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大规模屠杀中国人民;洗劫中国财宝,破坏文物和古迹1840 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口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49 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1887 年签《中葡友好用通商条约》(永驻管理澳门)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 年与英、法、美、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营口、烟台、台湾、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1860 年与英法《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1860 年《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以东 10 余万平方公里,开放天津)、1864 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西北 44 万平方公里)、1881 年《改订伊犁条约》和 5 个勘界议定书(割让 7 万平方公里)1894 年中日(23150 万两)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以 3000 万两银元赎回。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1900 年八国联军(9.82 亿两以及各地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