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特点以及饮食习惯优缺点(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饮食特点与习惯中国是文明古国,因此,其饮食文化也历史悠久。饮食民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国内外旅游者所叹服。纵观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我觉得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在不同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形成了几大菜系,主要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徽菜、湘菜、浙菜、闽菜、京菜等等菜系。这些菜系到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善,品种风味蔚为大观,并各自成体系和特色。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别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第六,独特的酒俗与茶俗。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酿酒饮酒历史,其酒蔚为大观,神韵迷人。酒有三大类--白酒、黄酒、果酒,在此基础上又产生多种的药酒。茶的历史悠久,至少唐朝已有饮茶习惯了。宋以后用水烹茶而饮,直至现在。 一般南方人喜饮绿茶和红茶,北方人爱饮花茶,华南地区多饮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