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比较 [论文关键词]中外企业;融资制度;融资方式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制度的建设是中小企业能否存续进展的必要前提。随着中国加入 WTO,我国的企业将与外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正面竞争,因此,正确对中外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进行必要的比较,进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进展的必要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尽管我国理论界和现实经济实践中没有形成真正的融资制度概念,但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基本可以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现状:从政策目标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目标主要是就业目标,目的是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经济进展和技术创新都在次要地位,并未充分重视;从融资体系看,银行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财政以被动方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资本金进行补充;从融资方式看,间接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从风险控制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没有一个完善的释放和控制体系。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主要构成 1.政策性金融机构。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是美国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扶持的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 2.商业性的融资机构。在美国,由于受到法律限制,地方商业银行必须将融资额度的 25%左右投向中小企业,除了商业银行以外,互助基金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个人和中小企业投资入股形成的这种机构,可以看作合作社,主要为成员提供贷款,储蓄是贷款的先决条件。 3.风险投资公司。之所以将风险投资公司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分开,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性质介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是:勇于对新建企业投资,在首次公开招股的企业中,约有 1/3 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对象。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 1.政策性的融资机构。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环境卫生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以及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均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工。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保证中小企业获得充足资金。 2.商业性的融资机构。在日本,从 20世纪 80—90 年代开始,商业银行逐渐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发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占融资总额的65.8%,比 20 世纪 8O 年代增加了 25 个百分点,以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该比率略有下降。除了商业银行体系,日本也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