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建设:1、涉及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考评制度;会务管理制度;行为法律规范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办公设备维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餐厅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2、衡量标准:A、制度完善性/合理性;B、制度可行性/修订的时效性;二、工作计划:1、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制订部门年度、月度工作计划;2、分解计划到下属员工,并审核员工个人工作计划;3、根据部门计划及员工个人计划内容,组织员工实施计划;4、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时与员工沟通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计划实施步骤。衡量标准:A、部门计划工作量;B、计划的科学性/时间性/可行性;C、计划完成量/完成质量;三、行政管理:1、工厂与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及检查;2、违反管理制度惩处的执行;3、员工日常行为法律规范的监督管理;4、办公设备维护及低值易耗品管理;5、工厂安全防范、清洁卫生管理;6、来访客人的接待及对外关系管理;7、在用物资的管理、租赁、调拔、购置(包括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8、传真登记、通讯费用的统计及合理性的确认、管理。9、工厂运作必须的水、电供应保障及维护;10、临时性的管理及协调工作。衡量标准:A、制度执行的原则性;B、办公设备维护状况;C、低值易耗的合理性;D、工厂环境管理状况 E、工厂安全管理状况;F、内、外关系协调性;G、行政费用的控制;H、工厂生产、工作的保障情况;I、临时性事务处理的质量和及时性。四、人事管理:1、公司各部门的定岗定员,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及标准确定; 人员的招聘、配备;人员的升迁、异动;定薪、调薪手续的办理;2、人员入厂手续的办理;3、人员离职手续的办理;4、培训计划及培训组织;5、绩效考评方案及落实;6、员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国家规定的“五险”的办理、劳动合同的签署和保存;7、工厂各部门人员的人事档案的管理;8、人才储备。衡量标准:1、人员流动性 ;2、人员试用合格率;3、培训机会、内部竞聘、晋升等激励机制 ;4、培训组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内、外部顾客的满意度;6、费用控制的合理性 ;五、会务管理:1、公司级会议安排、组织、记录;2、会议室使用安排;3、公司级会议确定事项之跟进;4、公司重要对外会议的组织和接待。衡量标准:1、会议组织有效性;2、会议记录完整性和跟踪的有效性;3、会议室使用合理性;4、对外会议的费用控制和效果六、车辆管理:1、公司车辆安全、保养、年检、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