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温度的测量与显示一、人体温度的测量1、接触式测温 传统的体温测量是用医用玻璃液体温度计(俗称体温表)、医用电子接触式温度计(常用热敏电阻作为它的感温元件)等插入人体内部或置于腋下,通过接触使温度计的温度等于被测处的温度。 接触式医用温度计的优点是它本身很准确,很稳定,仪表的误差不超过 0.1℃。它们容易使用,便宜,可作医疗使用,也可作家用。其缺点是测量的速度慢(约 2 分钟以上)。玻璃液体温度计还易碎,在医院使用时容易因消毒不彻底而引起交叉感染。在 SARS 预防的检测中,在需测量的人很多,时间又要短时,它们就不大适用了。因此不接触式的红外温度测量法就被广泛用于 SARS 预防的检测工作中。2、红外测温法1)测温的原理: 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由于分子的热运动,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辐射包括红外波段在内的电磁波,其辐射能量密度与物体本身的温度关系符合辐射定律。组外辐射原理——辐射定律式中:E 为辐射出射度,W/m3;σ 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ε 为物体的辐射率;T 为物体的温度,单位 K;T0 为物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单位 K。测量出所发射的 E,就可得出温度。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温度测量仪表叫红外温度仪表。这种测量不需要与被测对象接触,因此属于非接触式测量。红外温度仪表测温范围很宽,从-50℃直至高于 3 000℃。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对象发出的电磁波能量的波长分布不同,在常温(0~100℃)范围,能量主要集中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长。用于不同温度范围和用于不同测量对象的仪表,其具体的设计也不同。根据式(1)的原理,仪表所测得的红外辐射为:式中:A 为光学常数,与仪表的具体设计结构有关;ε1 为被测对象的辐射率;ε2 为红外温度计的辐射率;T1 为被测对象的温度(K);T2 为红外温度计的温度(K);他由一个内置的温度检测元件测出。辐射率 ε 是一个用以表达物体发射电磁波能力的系数,数值由 0 至1.0。最理想的辐射物体是辐射率 1.0 的物体,物理上叫做黑体。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上并没有一种物体的辐射率能达到1.0。但可以制造出极为接近于 ε=1.0 的实际黑体,用于温度计的校准。所有真实的物体,包括人体各部位的表面,其 ε 值都是某个低于 1.0 的数值。由于 ε 值极难测量而又不确定,所以在仪表测出E 后,按式(2)计算出的 T1 就会有误差。在实际工作中,仪表是在ε=1.0 的黑体上校准好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