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周礼为代表的儒家经济制度思想其它以《周礼》为代表的儒家经济制度思想_其它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 网络搜集下载前请注意: 1: 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载之前请确认。2: 假如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 请马上告知, 我将马上做出处理3: 能够淘宝交易, 七折时间: -06-10 21:01:44第一节 引 言 《周礼》一书与《仪礼》、 《礼记》并列, 统称为”三礼”, 而且《周礼》还被推为”三礼”之首; 它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学者以为: ”中国后来之经济制度, 泰半以此为根据, 该书价值之大, 不言而喻。” ”讨论该书, 可知中国各种经济制度之源流”[1]。胡寄窗先生也曾指出: ”《周礼》是古代典籍中记载政治和经济制度最有系统而篇幅又较多的著作”[2]。可是, 这部著作自问世之日起人们就对其真伪性、 作者和成书时代等议论不一, 至今尚无定论; 几乎成了一大历史悬案。 郭沫若先生力主《周礼》是”战国伪书”说, 而其作伪者就是荀子的弟子[3]。此说虽有臆测附会成分, 但有二点颇可玩味: 《周礼》成书于秦统一全国之前, 即”战国伪书”, 此其一; 该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即”作伪者是荀子弟子”, 此其二。假如我们从《周礼》一书的制度思想及制度设计着眼, 此说不无道理, 因为它与史实大致吻合。大凡一种制度思想, 都是因时代的某种需求, 在制度不均衡之际而产生的, 否则就只能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了; 像《周礼》这种”纤悉具体”的制度设计, 也只有在战国那样有统一希望和统一要求的时代背景下才有可能出现。因此, 港台学者史景成先生在其《周礼成书年代考》一文中也认为, 此书作于《吕氏春秋》之后, 秦统一之前[4]。 从春秋时期开始的”礼崩乐坏”, 到战国之际的”七国争雄”; ”定于一”成了当时时代的主旋律, 然而, 如何”定”? ”定于一”之后, 应该有怎样的一套涉及政治、 经济等各方面的社会制度, 这是当时历史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周礼》就是为统治者统一天下、 成就帝王事业而设计的一套制度。”[5] 应该说, 《周礼》是一部在西周”礼坏乐崩”之后, 经历春秋战国, 接近秦”大一统”的转型期的历史条件下, 以儒家为指导思想, 兼蓄杂家思想的著作。它的写作意图在于为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而进行社会政治、 经济等制度设计, 其制度设计的思想性远过于制度安排的现实性。简而言之, 《周礼》是一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思想的开创性著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