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民间故事 10 牛郎织女(一)【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应用: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思维能力:学习讲故事的秘诀,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审美创造: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 14 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教学重难点】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本课情境任务】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传承人,我们要为此而自豪。为了成为最佳传承人,我们需要先来认真“学艺”,学习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教学过程】任务二: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活动一:走进《牛郎织女》1.课件出示教材第 42 页的“资料袋”,了解故事起源。课件出示: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2.出示资料,感知《牛郎织女》这个传说故事创编的历史。课件出示:●3000 多年前: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1800 多年前:迢(tiáo)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400 多年前: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è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宗懔(lǐn)《荆楚岁时记》3.小结:到了现在,我们学习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篇幅更长。这个故事怎么会越传越长呢?是的,老百姓在口口相传时,创造性地改编情节、人物,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这叫“创编”。正是这种创编,使得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使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4.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