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第一章——第三章案例集(11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第三章案例集案例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2000 年有近 2000 万流动儿童随父母在城市生活,其中一部分是学龄儿童。近几年增速有所加快,上海市 2025 年学龄流动儿童 32.4 万人,比 2001 年增加3.8 万人,同期,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由 27 万增至 39.6 万。两市小学生总人数(含民办简易学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分别约占 1/3 和半数。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25 年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 6 至 14 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 643 万人。2025 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调查了 9 城市流动儿童状况,发现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 9.3%;入学儿童中 “超龄”上学现象严重,6 周岁流动儿童未入学的比例高达 46.9%,已入学者有不少因家庭贫困难以维持学业。目前,广东多数地方仍向进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省有关部门规定进公办小学每学期收取 300 至 500 元的借读费(一些地方实收 600 至 800 元),初中每学期 1000 元。有的名义上取消了借读费,实际收费未降低,如东莞市过去收借读费 600 元,书杂费 168 元, 2025 年决定取消借读费,但将农民工子女的书杂费提高到 734 元。浙江有的地区对户口在外地的农民工收取择校费或 跨区赞助费,一般在 1 万元左右,对于农民工来说负担较为沉重,只好辍学;有的城市规定,只有企业招聘的人才或技术管理骨干的子女,才能进公办学校。有的城市认为扩大公办学校招收,会增加政府费用,有意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推向民办简易学校,让农民工出钱解决子女就学问题。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简易学校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承认。2025 年某特大城市介绍我们到一个镇调查民办简易学校的情况,镇上 25 所民办小学却没有一所学校得到当地政府批准。有关部门给这些小学定为“××简易学校”的名称,学校和学生都感到带有卑视性。 另一个特大城市,所提出的办学条件,远远超过国家要求,近 300 所民办简易学校,得到当地政府批准的不到 20 所,其他是流出地发办学证。简易学校难以办理合法手续,处于不被承认、无人管理的状态。相当多的地方,农民工子弟学校只有民办,没有公助。打工子弟学校收费低,开支大,包括土地、校舍租赁费开支,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教育质量较低。思考: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