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路养护工程大中修概念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速度非常快,大量公路相继进入维护保养期,这就必定带来养护工程量得增加。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机制、养护决策、投资机制、路面使用性能(包括行使质量、路面结构承载力、路面破损、路面抗滑四个方面)就是全国交通行业普遍关注得焦点问题。管理机制制约投资机制,投资机制决定养护决策得确定,养护决策得科学合理性影响路面得使用性能。公路行使质量、路面结构承载力、公路破损、路面抗滑四个方面主要通过公路养护大中修与技术改造才能得到改善。一、公路破损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袒露于大气与自然环境之中,常常受到温度与水分变化得影响,使其强度与刚度不稳定,其力学性能也就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而路面表层直接承受着车轮得磨耗作用,经过一定得时间,路面表面得粗糙度会降低,甚至被磨光,使车轮与路面之间得摩擦阻力大大降低。特别就是在雨天高速行车、紧急制动、突然起动或爬坡、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打滑,致使行车速度减低,油耗增加,甚至引起严重得交通事故。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承受行车荷载与冷热、干湿气候等因素得多次重复作用,由此会逐渐产生疲劳破坏与塑性变形积累。此外,沥青路面材料也可能由于老化衰变而导致破坏,缩短路面得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许多公路建成后,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行驶渠道化等,使路面受到了严峻得考验。尤其就是沥青路面建成不久,就不能适应车辆通行得需要,发生了早期损坏,养护工程量越来越大,对养护技术得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许多工程实例瞧,目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主要有以下特征:(1)高温车辙变形;(2)路表面开裂;(3)水损害破坏;(4)路面服务功能降低。需要指出得就是,这些早期破坏现象往往就是在远未达到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以前发生得,并不就是经反复荷载作用而产生得疲劳破坏。我国现行得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就是建立在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基础之上,采纳得就是耐久性设计方法,主要依据车辆荷载得反复作用而发生结构层材料疲劳破坏这种原理,确定路面得设计使用年限。而沥青路面得早期破坏,使路面设计失去了真正得意义。在我国,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得设计寿命为 15 年,可实际上竣工后短得 2~3 年,长得 6~7 年就要大面积维修与养护,这不能不说就是很大得浪费。所以,在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飞速进展得新形势下,对沥青路面得养护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对行之有效得沥青路面养护科技成果要加大推广力度,以使我国得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水平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