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教案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教案_第1页
1/7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教案_第2页
2/7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教案_第3页
3/7
23 月 迹1.会认“袅、嫦”等 8 个字,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3.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搜集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月亮相关的诗文;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1 课时一、导入新课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现在我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相关的诗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二、认识作者贾平凹,1952 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 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音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一寻月亮——议月亮。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3.脱离课本说说寻月的过程。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 ,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有桂树,还有人。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突然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四、精读课文,答记者问1.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及本文的材料,将每人提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以作者的身份上台接受采访。3.台下学生作为观众就自己的疑难向作者提问,台上同学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月迹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