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少年中国说(节选)1.会认“泻、鳞、惶”等 6 个生字,会写“泻、潜、试”等 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4.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5.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1.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2.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这似乎有些难度,但相信我们同心协力可以很好地克服。1.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没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出示课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先生心中充满愤慨,于是他说:(出示课件)(1)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2)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文中也有一句,和这句话的意思相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是的,在梁启超先生的心里,中国崛起的力量在于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什么是“说”?(出示课件:“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读通课文。2.读懂了课题,下面让我们来读课文,请大家跟着老师来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跟一句。师生一同读文疏通阅读障碍。(出示课件:重难字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 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地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文,朗读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二、知人论世看视频走近梁启超和时代背景。1.问题一:大家知道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形下写的吗?(1)学生先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介绍梁启超和戊戌变法。(2)师补充近代史背景材料。播放《戊戌变法》和《中日甲午海战》片段。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等不平等条约的幻灯片。(3)生小结:变法失败,个人的政治主张受挫,流亡异国;祖国被列强欺凌,有家难归。2.问题二:那么我们看看此时的作者是什么感情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分小组品读讨论,老师巡查倾听或激趣点拨。(五分钟)体会作者感情。(2)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