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说课稿说教材:《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刻画,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体会到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寓意深刻的哲理。说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虽然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起温故知新的效果,让学生对“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这样的状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一)学习 1—4 自然段。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二)学习 5—12 自然段。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①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②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③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狼狈不堪)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4.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指导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