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导入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书法吧! 谁都知道:“锦心绣口李太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可有谁知道王羲之除了能写一笔好字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呢? 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东晋永和九年( 353 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等 41 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饮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由来相关链接 文体“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知识备查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作诗情形、成书经过,记录本书意义。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王羲之, 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人物简介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神策军碑》(唐)柳公权拓展延伸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 843 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书。碑文记录了回纥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碑由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 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柳公权( 778 年- 865 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