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语言运用:体会全诗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思维能力: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借助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审美创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诗人:毛泽东(1893—1976 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关注创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就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是艾中信绘制的油画《红军过雪山》。整幅画如严峻的史诗一般展开,在雪山中,红军战士互相搀扶,坚强行进,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场面相照应。【教学目标】1.会写“律、涯”等 4 个字。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了解诗句的内容。背诵课文。(重点)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了解“逶迤”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了解诗句的内容。【教学过程】一、理解诗题,了解长征(板书:七律·长征)1.理解诗题:“七律”是诗的体裁,“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出示课件 3)2.我们还学过哪些七律呢?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相机展示长征图片。(出示课件 4)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5)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等闲 逶迤 磅礴 岷山(出示课件 6)指名读词语,了解“逶迤”是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2)出示会写字,重点指导“律”“崖”的书写。(出示课件 7、8)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1.朗读诗歌,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板书:总写(首联) 分写(颔联、颈联、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