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审美创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前解析】关注背景资料:1947 年秋,进入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是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当时正是我军实施战略反攻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陈赓 、谢富治的部队都到了外线作战,三大解放军主力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而从歼灭国民党五十七师的描述来看,应该是发生在1947 年 9 月 11 日郓城沙土集的战斗,是华野西线兵团完成的。关注作者: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44 年 7 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路标》《足迹》,以及与陆柱国合作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受到舆论赞扬。关注本课在本单元功能定位: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需要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精读课所学的方法,按照学习提示去独立阅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重难点)2.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作者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名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厘清结构1.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出示课件 3)2.了解豫皖苏平原。(出示课件 4)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出示课件 5)根据画出的语句梳理:课文写了几处灯光?分别是什么?3 处,分别是“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追问:课文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主要写了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着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的书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因此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