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言文二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语言运用:感知文言文特点,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思维能力:《伯牙鼓琴》需要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将声音转换成文字;《书戴嵩画牛》需要学生补充细节,发挥想象讲故事。审美创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前解析】关注文本:《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形式短小,叙事简洁,余味悠长。《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仅用 83 个字讲述了高山流水的故事,展现了伯牙和子期志趣相投的真挚友谊。《书戴嵩画牛》是苏轼的一篇“题跋”作品,故事好玩有趣,在结尾说明了一个道理,值得去细细品味。关注描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阅读策略的目标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想象”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高阶的思维创造力。而两篇文言文言简意赅,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 7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重点)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3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学习《伯牙鼓琴》一、欣赏乐曲,揭示课题(出示课件 3)播放乐曲《高山流水》,揭示课题:这首曲子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这节课就来学习与它有关的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出示课件 4)2.(出示课件 5)重点指导“哉”“巍”字的书写。3.(出示课件 6)读课文,读出节奏。三、理解大意请结合注释内容,理解文章的意思。(1)(出示课件 7)伯牙鼓琴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鼓”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是伯牙弹琴的意思。(2)(出示课件 8)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板书:伯牙 锺子期)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3)(出示课件 9)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