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工艺及工艺流程图(1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刮板输送(转载)机(不含电气部分)大修工艺一、 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工艺作业流程设备初步解体入厂→预检验收→外部清洗→解体分类→零部件清洗鉴定→零部件分类修理、修复→部件组装→总装→试运转、调整→喷漆防腐→验收出厂。二、 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标准(一)机头、机尾传动部 1. 机头、机尾、过渡槽、桥架槽无开焊。机架两侧的对中板的垂直度允差不得大于 2mm。机架上安装传动装置的定位面、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2. 机头架、机尾架与过渡槽的连接要严密,搭接部分无卷边,上下左右交错不得大于 3mm,机头架螺栓孔不得变形严重。3. 压链器连接牢固,磨损不得超过 6 mm。超过时,可用电焊或热喷涂方法修复。4. 整体链轮组件、盲轴安装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采纳分体链轮结构时,半滚筒、半链轮组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在 1~3mm 范围内。5. 机头轴、机尾轴转动灵活,不得有卡碰现象。(二)机械传动装置 1. 机壳各轴孔尺寸精度、粗糙度、中心距、各孔的形位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2. 机壳和联接罩上的螺纹孔、定位孔、台修复后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3. 轴承无明显磨损痕迹,游隙符合要求,转动灵活无异响。 4. 紧固件无明显塑性变形。 5. 各零件无损伤,无明显磨损痕迹、变形。 6. 密封件和有机软管全部更新。 7. 组装时各零部件要仔细清洗,不得有锈斑,机壳内不得有任何污杂物。 8. 各传动部安装、调整后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9. 减速器按规定注入润滑油。液力耦合器作耐压试验并注入规定品种和体积的介质。 10.制动盘、联轴器、耦合器动平衡试验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11.减速器、链轮组件无渗漏现象。冷却、润滑装置齐全、完好,无渗漏现象。 12.安装完毕,人力试转无卡阻现象。 (三)链轮、舌板、分链器 1. 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磨损,链轮承托水平圆环链的平面的最大磨损:节距≤22mm 时,不得超过 5mm;节距≥22mm 时,不得超过 6mm(可用水平圆环链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 2. 链轮不得有轴向窜动。双边链链轮与机架两侧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 5mm。 3. 护板、分链器无变形,运转时无卡碰现象。舌板不得有裂纹,最大磨损不得超过原厚度的 20%。 4. 联轴器的弹性元件、剪切销的材质与尺寸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