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化工安全:另一种“德国制造”

化工安全:另一种“德国制造”_第1页
1/4
化工安全:另一种“德国制造”_第2页
2/4
化工安全:另一种“德国制造”_第3页
3/4
化工安全:另一种“德国制造”化工产业上游是炼化产业,下游是药品、电子、通讯等产业,连最风行的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和太阳能光伏板,也少不了染料涂层。换言之,在现代社会,人类根本离不开化工产业。18 世纪至今,德国化工事故屡有发生,并对生命和环境造成危害。但这一切并非无法避开,化工与公民、环境之间,绝非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德国在公民监督下,通过施行严格的法规、不断丰富技术手段、积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把化工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到了最低。从经验到制度从无到有,从积累经验到制定标准,再到一整套环境责任制度,德国的相关制度旨在促进产业与环境间的平衡进展。当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锅炉爆炸成了所有工业企业家的梦魇。直到 1865 年的曼海姆啤酒厂爆炸,德国工业界对安全生产隐患再也无法容忍。1866 年,曼海姆啤酒厂的有识之士创立了一个私人机构——技术调查委员会,对工厂生产安全进行讨论,并不断积累技术经验,进而制定安全生产标准。此时,德国保险业也已认识到,假如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事故预防工作中,就可以让生产过程当中的风险变得可控,工厂也就可以成为其稳定的客户群。受经济利益驱动,德国在过去百余年的资本主义进展历程中,产业进展、安全讨论及相关保险,渐渐构成了一个体系。然而,早年间,这些只是行业内部的规约,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1930 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和 1952 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公众开始意识到,化工产业会对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随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相继在德国诞生,尤其是对有毒化工产品的生产安全,德国提出了严格的审核标准。联邦德国在 1974 年颁布了《联邦排放控制法案》等相关法律,并在随后不断修改完善。法案对于可能发生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及其他灾难的工业装置,在建设、运转方面提出管理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厂,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法律规范。“该法案促使德国建立了一套环境责任制度。”欧华律师事务所德国合伙人、诉讼和规制部主管吉斯贝尔茨博士说:“事故的发生后,企业要在法庭上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安全管理、员工培训与管理以及操作流程,均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根据德国联邦环保局的解释,该法案最主要的原则是“与时俱进”,即工厂管理者需要使用先进的安全工程设备、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制定事故预防计划。与此同时,以 1971 年绿色和平组织的成立为代表,环境公民运动得到快速进展,不断推动法律规范、标准趋于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化工安全:另一种“德国制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