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发生意外应急预案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般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现场应急处理1. 立即用肥皂液或流动清洁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 如有伤,应在伤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3. 受伤部位的伤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的乙醇或 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4. 污染物溅入眼睛必须用洗眼装置清洗,用洗眼药进行消毒。5. 污染物溅入腔必须用含嗽消毒药进行消毒。6.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用含有效氯 20mg/L 的消毒剂浸泡 4~6 小时后清洗。7. 污染物的喷溅:发生小范围喷溅事故时,应立即按消毒法律规范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面积喷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及科室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明情况,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程序。8.溅于皮肤上必须用 70~75%乙醇或用含有效氯 10mg/L 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对于有芽胞的致病菌可用 2%戊二醛常温下 15 分钟消毒)。9. 实验操作中如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本人进行应急处理,并由其它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消毒处理。(二)报告与登记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2. 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情况、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等。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等活动中,因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非蓄意破坏)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外扩散的事件。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一般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1.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2. —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