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保证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法律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25) 125 号]文件要求,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2 术语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3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及危害告知3.1 依照 GB18218-20 重大危险源辨识办法,对公司生产装置区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3.2 公司内重大危险源点:5m3 煤气柜、粗苯工段、油库罐区3.3 公司必须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重大危险源发生重大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并迅速报告应急中心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3.4 重大危险源标识必须设置明显,说明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危险物质、最大储量、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理。4 管理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负全面责任,危险源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负直接管理责任,各相关主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监管责任,重大危险源所在岗位职工负直接责任。5 登记、建档、评估及检测5.1 公司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登记台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识别、安全评估,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5.2 对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按国家规定,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公司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6 检查及隐患治理6.1 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必须进行日常检查,检查要填写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表。在记录中具体填写检查人员、检查的部位、项目等。6.2 安全部安全检查为 1 次/周。车间对所属重大危险源实施三级安全检查:车间主任安全检查为 1 次/天、班长组安全检查为 1 次/4 小时、操作工安全检查为 1 次/1 小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及领导反馈。6.3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必须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立即整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必须实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7 施工、检修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设备、管道和阀门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