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在我一次产品中有 AVR 和 PIC 两种芯片同时存在,当用 AVR推动继电器一再推动接触器。用 PIC来显示。发现PIC 居然有点小小的干扰,不得不在外围电路上加措施才解 决问题。都说 PIC 的抗干扰一流的,我怀疑之下对两种单片机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首先说明,我只是比较单个芯片的最小系统,比较单片机的自身抗干扰能力。lo 电源用变压器变压 12V , 7805 稳氐输入输出均接电解电容和 104 电容。2o 单片机最小系统,用 3 个 I/O,按钮,指示灯,驱动三极管(继电器一再推动接触器)不用的管脚不管。3o 干扰源,由于没有仪器,只好用接触器的线圈来做干扰源,为了加强干扰,接触器线圈两端没有加 104 电容。4o 软件,最小最简单,不加任何处理只推动作用。5o 元件选择,PIC 的用 PIC16C54 ,PIC16F54 , PIC16F877A ,PIC16F716o AVR 的选用 M8。AT28 , AT13。接下来做测试了:PIC16C54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 缠绕芯片。在 6 圈以下还是稳如泰山。上了 7 圈就有干扰TO 看来 PIC16C54 具是强悍啊。佩服。接 I、云就试PIC16F54 ToPIC16F54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不得了!程序简直没有办法运行,和 PIC16C54 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万思不得 其解。查阅 PIC 资料都说 PIC 的 F 系列比 C 系列差,就是 F 系列的不同产品抗干扰也不一样。于是又测试 PIC16F716 -PIC16F716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果然好多了,10 次也就 1 次复位。PIC16F877A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 圈就有干扰复位了。以上就是对我有的几种 Pic 片子的测试结果。接下来对 AVR的 M8 做测试。M8: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 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 1 圈就有干扰复位了。AT28 :结果和 PIC16F54 一样。AT 13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 1-2 圈就有干扰复位了。从我自己测试的效果看,PIC的 C 系列很好。F 系列的早期产品如PIC16F54 很差,还不如 51 o 后期的 F 系列如 PIC16F877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