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 尊左还是尊右?(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古人尊左还是左右?中国历史上有时以左为尊,如“虚左以待”,有时又以右为尊,如“无出其右”,言“左迁”为贬谪。具体哪个时期尊左,哪个时期尊右?或者哪种场合尊左,哪种场合尊右?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至于在交际场合,其座次则以左为尊。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故座次上以“左”为尊。《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另外还有乘车,常常出现“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给别人)的说法,《史记·魏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形象地描绘了这一习俗。总结如下:1、先秦时代:尚左尚右均有① 春秋时,楚伐隋,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左传·桓公八年》②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秦汉、元代:尚右① 发闾左谪戍渔阳。 ——《史记·陈涉世家》②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史记·田叔列传》3、其余朝代:均尚左4、古代车位的左右尊卑明确固定,均以左为尊。①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史记·魏公子列传》②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樊哙者也。”【注】讨论左右尊位时要避开后世习用成语问题,习语典故反映的是产生此典故时代的观念,未必与引用者的时代观念一致。如唐代以左为尊,但唐朝文人依旧沿袭前人说法,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