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和蚀刻工艺对比(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关于喷涂工艺和化学蚀刻工艺 AG 玻璃性能比较AG 玻璃(Anti-glare glass),即常说的防眩光玻璃,是对玻璃表面进行特别加工的一种玻璃产品。其特点是使原玻璃由镜面反射的表面变为漫反射的哑光表面(表面凹凸不平),具有极低的反射比,既能够提高视角范围和应用领域,同时具有保护视力的辅助作用。目前, AG 玻璃主流工艺有化学蚀刻和表面喷涂两种,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但由于使用领域不同,终端客户对两种 AG 玻璃常常混淆,现就两种工艺 AG 玻璃的优缺点和使用领域对比解析,方便客户辨别和选择。 喷涂 AG 工艺就是在干净环境中将亚微米级二氧化硅等微粒均匀涂布在玻璃表面,加热固化处理后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颗粒层,对光线产生漫反射而达到防眩光效果。该工艺是物理方法 AG,不破坏玻璃表面层,AG 后玻璃厚度是增加的。属于设备控制型工艺,技术难度不高 ,对玻璃基材要求不高, 产品良率由分散液和雾化效果等特性决定,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开发,目前产品良率可以做到 95%或者更好,低成本是该产品的最大市场优势。 从辩证的角度看,由于是涂层,就存在牢固度和耐候性等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固化温度是影响涂层牢固度决定性因素,温度越高,涂层与玻璃表面结合力越强,涂层越不易脱落,在钢化温度下,涂层中微粒的分子与玻璃由弱范德华力结合方式转变为分子间强价键结合方式,涂层与玻璃融合一体,涂层达到永不脱落。但是,目前涂层固化设备温度最高 250 度左右,远低于钢化温度值。因此,牢固度问题始终是该产品的本质缺陷。同时,喷涂 AG 玻璃没有所谓的晶型颗粒,如图所示: 从可钢化性角度讲,无论物理钢化或是化学钢化,均对 AG涂层产生不良影响。物理钢化后 AG 参数指标(主要是光泽度和粗糙度)均会发生变化 ; 化学钢化时涂层微粒会影响化学钢化的应力深度和均匀度。喷涂 AG 玻璃对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有条件要求的。比如由于耐候性差,不适合用于室外显示屏产品,耐磨性差,不适合用在频繁触摸和擦滑屏幕玻璃上,由于牢固度问题,易出现涂层脱落及脂溶现象而导致所谓的花屏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尺寸如车载 AG玻璃、手机外壳玻璃等对 AG 性能要求高,特性化要求多,因此,喷涂 AG 工艺并不适合应用于该类产品上。化学蚀刻 AG,就是用化学反应方式将玻璃表面由光滑面变成亚微米级颗粒表面。其工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