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黑臭水体内源污染治理技术讨论进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人类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好氧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消耗水体中氧气,使水体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此时大量繁殖的厌氧微生物与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和发酵等反应,产生有机硫化物、氨氮和甲烷等 14000 多种致臭气体;同时水体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硫离子结合形成 FeS、MnS 等黑色沉淀使水体变黑。另外,城市水体流动性差,水动力不足,导致水环境恶化,污染物积累,水体黑臭情况加重。根据黑臭程度不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将城市黑臭水体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表 1)。截至 2025 年 12 月,全国 295 个地级以上城市中,70%以上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总认定数已达 2100 个。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恶劣的感官刺激,也直接对人们的饮水、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主要包括物理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以及生物生态治理技术。黑臭水体治理虽然广泛运用 3 种治理技术,但各自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单独运用某种技术可能不会保证其长久有效性。因此,多种技术联合运用于黑臭河道的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黑臭内源治理是基础措施。Part1 内源污染的形成及危害外来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和固化以及水体中死亡生物体的沉降,积于水底底泥,形成内源污染源。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对水体水质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水体环境,加大了水体黑臭程度。Part2 内源污染治理技术目前,黑臭水体底泥的治理方法分为异位和原位两大类技术。2.1 异位治理技术异位治理技术以底泥清淤最为典型。底泥清淤是去除底泥中有害物质的最快速简便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实行人工、机械的方法移除水体底部污泥,以削减累积在底部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从而增加河道水体容量和降低内源污染,改善水体水质。工程上,一般在当底泥中污染物浓度超出本底值 3~5 倍且潜在危害人类及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下,优选进行清淤异位治理技术。目前,底泥清淤包括 3 种方法:干水作业、带水作业、环保清淤。不同清淤方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同。其中,环保清淤是带水作业的一种特别方式,主要清除水底表层 20~40 cm 的淤泥层,在施工工程中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