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上怎样用好情景教学新课中的创设思维情境 1、在重点和难点处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索然无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关于 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老二分总数的 1/4,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挖空心思,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 头;老二分 1/4 可得 5 头;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 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同学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同学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S=a1/(1-q)(|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2、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创设思维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育同学的革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深的基础学科,在培育同学的革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同学的制造潜能,尤其对同学思维变通性、制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学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学习是同学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状况的一种检测,是同学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学习也是同学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学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学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学习中,依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推断正误题,并要同学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同学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学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由于小结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老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同学概括本节内容...